【师德先进典型系列报道】砥砺奋进,铸就科研育人新高地: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5-10-30 点击量: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学校持续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大力弘扬皇冠足球比分教师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全校各单位和广大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现推出师德先进典型系列报道,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紧密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具备宽广知识面、多领域适应能力,服务一线基层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与高级科技研发人才为己任,深化教学实践改革,打造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2025年,被评为皇冠足球比分师德先进集体。
一、构建多元育人体系
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起“学术带头人-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四级联动育人体系,创新打造“三全育人”教育新模式。学院教师将“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品德修为。通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学院多次开展“重走江桥抗战路”等红色教育活动,弘扬“马恒昌小组精神”,强化党性修养与使命担当。同时,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新格局,获批多项国家级、省级及校级课程思政项目与案例,参与编写教材10余部,持续提升育人实效。在实践育人方面,学院依托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平台,打造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现场感知-理论搭建-工厂实践-工程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并引入“1234链式递进”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5年7月,新获批第二批黑龙江省飞鹤现代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迈上新台阶。学院遵循OBE教学理念,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特色学科,通过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活力,近三年本科生在竞赛中表现优异,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19项、校级42项,30%以上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育人成效显著。
二、以科研创新助力国家战略
学院立足“四个面向”,紧扣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与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围绕玉米全产业链加工技术开展有组织科研。依托省“双一流”建设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优势特色学科、省重点学科,构建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8大科研平台,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队伍入选省级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健康战略提供核心支撑。在原始创新领域,学院在玉米主食工业化、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方向取得重大突破,首创“发酵调控玉米副产物氮素组成及大豆增产技术”,攻克“多菌株协同发酵生产高延展性玉米主食粉”关键技术。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等纵向课题147项(含玉米领域全部省级百千万工程专项),出版专著15部,相关技术突破支撑学校工程科学、化学学科新晋ESI全球前1%。产教融合方面,学院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黑龙江省中试熟化平台,持续破解玉米加工“卡脖子”技术难题;国际交流领域,深度联合8所国际名校开展合作研究并发表论文,系统输出玉米加工中国技术,讲好科技故事以提升国际话语权,同时培养玉米深加工领域留学生3名,通过融合科研与人才培养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增强学术影响力。
三、多点发力显成效获广泛赞誉
学院积极投身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在公益实践方面,组织“鸿雁工程”关爱留守儿童,荣获黑龙江省五四奖章集体、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省级荣誉;整合资源共建4个黑龙江省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4个省级科技小院及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搭建起扎根大地的实践桥梁。国际交流中,精准帮扶2名巴基斯坦留学生,拓展育人视野。服务国家战略上,5年选派50余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11名教师开展“践行大食物观”等科普活动,为京粮公司等2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与检测服务,开设面点师培训班惠及148人。创新创业领域,完善体系并优化就业指导,组织职业规划大赛,2名学生获校级奖励;有力推进“环皇冠足球比分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获批2个项目,负责人专利“一种菌酶协同生产玉米全粉的方法”成功转让(单项300万元)。此外,学院攻关玉米加工“卡脖子”技术以支撑龙江现代产业体系,输送培训大批企业技术人才,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区域产业决策,多项创新成果助力粮食安全,100多个特色果蔬杂粮产品及高延展性玉米主食粉在飞鹤乳业等实现产业化,社会服务成效获中国网、新华网等广泛报道赞誉。
(图文/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编辑/郭超 责编/杜海权)



